当前位置:

邵阳县:“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鹏 编辑:夏洛菲 2025-09-24 17:01:57
—分享—

智慧邵阳县9月22日讯

邵阳县抓住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机遇,通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逐步形成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串起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

在黄荆乡青山村,邵阳县创实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龙中正正组织工人把刚收回来的玉米秸秆粉碎加工成黄贮和青贮饲料。该养殖共喂养80头黄牛,都是使用稻草和玉米秸秆等草料喂养,每年稻草和玉米秸秆使用量达1000吨左右,目前,共贮存稻草200余吨,已集中回收处理秸秆500余亩,加工生产黄贮、青贮饲料500余吨。

邵阳县创实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龙中正

“今年政府对这个秸秆禁烧、综合化利用相当重视,作为养牛户来讲,我把乡镇的秸秆回来,其余之外在周边乡镇把稻草、秸秆废物利用化,今年政府对这个秸秆稻草 回收有相应的政策补贴,对于养殖户来说,我更有信心把牛养好,把事业做好。”

在秸秆综合利用上,黄荆乡根据全乡实际,成立宣传先锋队,召开院落恳谈会,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巡回宣传。加强巡查管控,对“烧秸秆”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疏”通利用渠道,与有机肥厂合作,推行秸秆换“有机肥”,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把‘要我禁烧’变成了‘我要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黄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张琳滨

“我们乡将持续深化绿色转型,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金称市镇三星村村民李细娥今年种了7亩多玉米地,往年玉米收完后,玉米秸杆扔在地里没要,就地烧了,现在有公司收,每2.5吨秸杆可以换1吨肥料,挺好。

金称市三星村村民 李细娥

“以前,我的包谷杆7、8亩地烧了没要,现在我换些肥料,肥东西,也是不错的,这肥料很好。”

在金称市金良村,水稻种植户吕方军正在组织工人进行低茬收割粉碎还田作业。‌低茬收割粉碎还田是一种农业技术,指在作物收割时将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同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抛撒回田间,以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焚烧污染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邵阳县今年积极推进该技术并辅以政策补贴和监管强化推广。

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铁桥

“今年我县大力推行中晚稻低茬收割粉碎,对部分高茬收割的稻田,我们探索建立秸杆还田的新模式,实行灭茬还田,减少秸杆焚烧,降低来年病虫害。”

为全面提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邵阳县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结合不同作物特性和区域实际,推行“分类施策、多元利用”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到2025年年底,将培育一批秸杆综合利用主体,基本完善秸杆收储运体系,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周鹏)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鹏

编辑:夏洛菲

本文链接:http://www.zgsyx.cn/content/646943/68/153075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