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阳县7月16日讯
在邵阳县五峰铺镇羊古村,在外创业事业有成的邓由亮,响应家乡号召,毅然把箱包生产线搬回老家,把自家新楼变身为“帮扶车间”。他不仅赶制着源源不断的网单,更编织着百余名乡亲“家门口就业”的幸福图景。
在五峰铺镇小妹子羊古箱包厂里,十多台缝纫机运转不停,工人们正加紧赶制网上订单,邓由亮在车间里穿梭,仔细检查生产情况。
邵阳县五峰铺镇小妹子羊古箱包厂负责人 邓由亮对记者说:“我们现在正在做网单,因为客户下了6万个网单,叫我们在9月份之前完成,现在基本上完成百分之五十了。”
邓由亮是土生土长的羊古村人。17岁外出打工,在广东一家手袋厂一干就是12年。2000年,他揣着多年积攒的2万块钱,看准邵东箱包产业的优势,前往邵东开厂创业。虽然规模有限,但积累了宝贵的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并于2018年成功创立了自己的箱包品牌“圣尔贝达”。2011年,厄运降临,大哥因病去世,嫂子罹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抚养侄子侄女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邓由亮肩上。在最艰难的时刻,政府的及时援助帮他渡过了难关,为孩子们提供生活和教育上的补助。
邵阳县五峰铺镇小妹子羊古箱包厂邓由亮对记者说:“政府每年给这些小孩补贴,为我减轻负担。”
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邓由亮深记在心,也点燃了他回报家乡的强烈愿望。2021年,得知家乡鼓励兴办帮扶车间的政策,在村干部和乡亲们的支持与鼓励下,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将一条生产线搬回羊古村,并将自家新建的一、二层楼房腾出来,改造成了帮扶车间。
邵阳县五峰铺镇小妹子羊古箱包厂负责人 邓由亮
“当时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后来我也想了想,农村也有这么的多父老乡亲在家里除了种田种地没什么其他收入,我觉得我这个行业可以给乡亲们能带来额外的收入,我就把厂开到家里来了。”
帮扶车间一落成,村支两委积极协助招工宣传,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咨询。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乡亲走进了邓由亮的工厂。在这里,他们既能按时上下班挣到钱,又能灵活兼顾家里的农活,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邓爱梅在车间工作了4年,不仅可以照顾视力残疾的婆婆也可以帮忙做一些家务。
村民 邓爱梅
“一个月工资平常淡季的话2500到3000(元),如果旺季的话工资会更高的,这是按计件的,做得快就工资高。+”
除了30名在车间上班的工人,邓由亮还为80多名行动不便或需要居家照料的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他不仅帮这些在家做事的人免费配好缝纫机,还负责按时送去材料、收回成品。
村民 莫招辉
“在家里可以做些这种事情,一个月也有2000块钱,又可以照顾家里,邓总还是比较好的,我在这里做了三四年了,这些东西(缝纫机)都是他配好的。”
如今,已有一百多位乡亲活跃在邓由亮的帮扶车间内外。在邓由亮的带领下,这个扎根乡村的小小就业帮扶车间,如同一股暖流,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邵阳县五峰铺镇小妹子羊古箱包厂负责人 邓由亮对记者说:“我现在这个帮扶车间每个月发四五万左右工人工资,因为我们货源很稳定单子也多,我想继续扩大生产,帮扶附近的村民,增加收入。”(吕奇魁)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吕奇魁
编辑:夏洛菲
本文为邵阳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