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素有中关村门户之称的数码大厦,楚星国际企划集团总部大堂的整面红墙和一人多高的反过来的“楚”标,以及有几十平米的大鱼池和后面玻璃墙上的瀑布,门口特制的两米见方的地毯上一句极有震撼力的口号——“永不墨守成规,铸就王者风范”。坐在鱼池上面的玻璃上,欣赏着来回悠闲游动的金鱼,让我不禁想了主席那句“观鱼胜过富春江”的名句。这一切让我们对楚星集团年轻的掌门人--未曾谋面的王永,充满好奇与期待。
如果不来北京折腾,现在的王永或许在湖南邵阳县职业高中已经熬成教务主任或者校长一类的职务,在远离喧嚣的县城上着朝九晚五的班,每天下班以后陪着家人,有个安定舒适的小家庭然而,再多的或许,都因为王永那颗与生俱来毫不安分的心而改变了。于是,半年以后,王老师不再是王老师;于是,也便有了九年之后,31岁身价过亿的年轻企业家。
王永,先后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和北京大学与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合作的北大国际MBA,获美国福坦莫大学高层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楚星国际(企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艺术总监,北京新航道学校董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获2002年第五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4年“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成为2004“北京青年榜样”。
用脚步丈量北京的年轻人
1996年3月8日清晨,22岁的王永第一次来到北京,来京的火车上他周围坐的都是身披大红花的优秀妇女代表。


印象中的那天是一个愁云惨淡的日子,走出火车站的一瞬,车水马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裹着大都市特有的温度狠狠地向他袭来,陌生的城市让他有点无所适从,但火车上那些杰出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地鼓舞了他,于是在那天的日历上王永郑重地写下了:“热烈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童年的王永爱过生日,因为他的生日在农历的五月,而五月又可以端午节,在他的故乡湖南,那是个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的季节,这样每年的生日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又香又甜的粽子吃。
王永来北京后的第一个生日过得相当隆重,他在那天花了一天的时间绕着北京的三环跑了一圈。后来有人问他何以会有这么不顾一切的行动,王永摸着脑袋回答;“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用我的脚步丈量一下北京有多大,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为什么没有我的立足之地?再说跑步本来就是我的最爱,上大学时每天5000米,风雨无阻,好长时间没跑了还真有点痒痒的。”
当然,关于立足之地的疑问不是22岁生日那天突发奇想的,也没有因为生日过去了就销声匿迹,从此不再来困扰他。
刚来北京的时候,王永想考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可是当时报考的条件很苛刻,不仅要求工作经验,还要教委批文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王永想,求学也那么困难,实在不行就去打工吧。
想法形成之后,王永就立即实施,正式到一家老乡开的文化公司里谋得了一份月薪350元的广告部经理的工作,整个部门就他一个人。正是在这里,王永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的学习,利用一切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苹果电脑的使用和管理经验。
王永原本想在公司里踏踏实实地大干一场,但年少气盛的他在那家公司里虽然受到了员工们地普遍欢迎,但却遭到个别领导的妒忌和排挤。记得公司准备投资一个服装厂的项目,他作为公司唯一的专业人才,却那个领导被安排在公司留守,这一次让原本就看不到希望的王永彻底的失望了。这时候,有个叫赵菊春的老师把他带到大庆去做了一场演讲,面对几千听众,王永地演讲非常成功,这使年轻的王永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这一次也让王永做出了创业地决定。
从260元到一千万
22岁的王永成了无数怀揣着梦想,热血沸腾的北漂青年的一份子,在人潮汹涌的大北京,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那年7月,王永在双秀公园里面的一间25平米的办公室里成立了王永工作室,同年11月11日,王永在大钟寺居民区甲77号院成立了楚星美术设计公司,三年以后,公司迁到了三环对面的中鼎大厦办公,直到2003年9月搬进自己投资购买的数码大厦。
所有的创业都布满了艰辛,像我们听说过的无数酸楚的故事。王永说,不同的是,别人的才是故事,自己经历的,是有血有肉的事实。
在筹备工作室的时候,住的是气象局的地下室,终日不见天日,空气浑浊,空间狭小,条件简陋,到处滴水的地下室被乐观的王永形容为“水帘洞”。
王永永远也不会忘记,公司成立以后,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为国家教委神州书社制作条幅,成交价260块钱。现在大家都有刻字机,用不干胶一刻,很简单。但那个时候刻字机非常贵。于是,擅长写美术字的王永决定自己动手,写完以后拿刀子刻,这样可以节省成本。王永和他的伙伴,三个人,趴在地上做了一个通宵。除去买材料的成本,大概赚了100多块钱,这是王永的第一单生意。
一次赚到钱,王永和伙伴们非常开心,拿着100多块钱的利润,每个人吃了两碗刀削面。那个时候的王永,自然没有办法预见到几年之后的辉煌。生活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对勤劳付出者惊艳的回报,这种回报,属于也只属于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人。
就这样,王永被这第一单小小的生意激发了昂扬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力。王永站在双秀公园门前的过街天桥上数着过往的汽车,畅想着美好的明天。紧接着,第二单,第三单顺风顺水纷至沓来。
到23岁生日那年,王永又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他又用了一天时间,在北京四环兜了一圈,不过这次,使用的交通工具,不是自己的腿,而是一辆800多块钱的捷安特自持车。
偌大的北京给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改变自己,也改变着这座城市。王永骑着车在四环上,想着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年前的“立足之地”,此时的他,已经能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和需要走的路了然于心,他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王永工作室变成规模更大的专业公司。
果然,第三年,王永一鼓作气,使楚星设计公司在业界变的小有名气了。来北京的第三个生日,所有人看见了开着自己的红旗小轿车在五环上兜风的王永。
“三环——四环——五环,跑步——骑自行车——开轿车。”回头望望来时走的路,王永感慨万分,正是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新的动力,不懈的追求新的目标,取得新的成功。
现在的王永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做成260块钱生意就乐不可支的青年,由他领军的楚星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顶级企划机构公司,业务也由单一的设计发展成为为企业提供CIS策划导入、品牌规划与推广、广告代理、市场营销与管理咨询、公关策划执行、会展论坛、平面与视觉传达、形象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站规划与设计等多种综合性整合营销企划解决方案。不仅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形象策略、市场营销、品牌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凭借核心的企划竞争力和出色的视觉设计团队,楚星越来越赢得市场的认同和客户的尊重。客户涉及企事业单位、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领域,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有些项目一个就上千万。”当年和王永分享刀削面的朋友说。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年轻的王永身上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不安分守己、不墨守成规、执着坚毅。正是这些因素,使王永获得了成功者的特质。王永说,市场永远瞬息万变,只有彻底拒绝墨守成规,打破固有思维,不断突破自我,才是企业和个人生存发展之道。
过去企划行业的服务标准是让客户满意,而王永认为,即使十分到位地贯彻这个标准,也只能使企业中规中矩地生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永远为生存而奔波徘徊。真正的强者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头,用超前的眼光审时度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永打造出“让客户感动”的楚星理念,从每一个细致入微的层面入手,不仅要想客户想到的,还要想客户想不到的。
很显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化追求,必然带来工作量的成倍增加。对此,楚星集团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都深有体会。
他追求细节完美的行事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王永的团队能产生并坚持极强执行力的主要原因。
谈到王总,员工们私下有一肚子苦水,在王永手下干活,时刻都得保持战战兢兢的谨慎状态,任何侥幸的心理在王永这儿都行不通。“他是个‘可怕的’完美主义者,有一次给客户发传真,前后改了十遍,开头、格式甚至字体他都要求到挑剔的程度。”王永的部下仍然清楚地记得这件事情,“当然这一次就足以让我养成了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恐怕正是王总的初衷吧”。
同时,他们又对王永的职业能力佩服地五体投地,赞不绝口。这种职业能力,包括对财富的理解、对未来事业发展方向精准的前瞻能力、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拼命三郎般”的工作态度。
繁重的工作丝毫没有影响王永的激情,反而让他每时每刻都处在兴奋又期待的颠峰状态,王永说,为客户做策划,“每一次都是第一次”,这正是创意的乐趣所在。他的电脑包也永远处于是一种出差的准备状态,他时刻准备着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发现一些新的事情。就这样,王永享受着工作带给他的快乐和满足。朋友同事眼中的王永,每天都精神抖擞、满怀自信地微笑着,从来不会因为挫折而颓废丧气。“其实一个人不失意,不彷徨那一定是假的,重要的是他一定要懂得调节和掌控,我情绪不好的时间特别短,往往几分钟就过去了。还有要懂得换一个角度思考,有人背后议论你,你根本没必要在意,你应该告诉你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重要。”
临别时王永送我们出来,特意给我们解释了那句“永不墨守成规,铸就王者风范”和那个反过来的“楚”标,“这前六字是要求我们的每一件作品必须创意出击,出奇制胜,后六字则要求每一件作品必须力求最好,让客户从满意到感动;前六字体现楚星人坚忍不拔、立志求新的创造原则,后六字彰显我们做每一件事必须追求卓越的进取襟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是说相反、反复与变化是道学的精髓。我们认同这一思想,所以此特在标志中将张猛龙碑上的“楚”字反用,借以突出我们在行事准则上立意高远、反其道而行之的指导思想;基于此思想,楚星人推崇特立独行,提倡挑战极限。对了,还有就是有人说我是个人崇拜,把自己的名字“王”和“永”分别嵌进去了,我想告诉大家,这确实纯属巧合,再说我们所说的‘铸就王者风范’,是帮助客户铸就王者风范的意思!”说这些话的时候,王永的脸上洋溢着真诚和自信。
人人都在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上帝并不会对满心期待的人吝啬,虽然我们能看到的成功者只是凤毛麟角。如果有人对此不服,如果有人将成功归功于运气,那么请他看看王永的工作日程表,他就会明白,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是如何贴上“北京青年榜样”的标签的。
这时候的我们真的应该明白: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永不墨守成规,善于把握机会并专注坚持的人。
编辑:王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