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录:谈宜彦谈“60后、70后、80后干部的成长之路”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辑:王文洁 2009-06-08 16:45:1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常务副校长谈宜彦与网友在线交流

  6月2日上午9:30至11:00,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常务副校长谈宜彦,做客人民网理论论坛,将就“60后、70后、80后干部的成长之路”为题进行访谈。

  访谈摘要:

  ·谈宜彦:通过研究干部成长规律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谈宜彦:干部成长有周期规律分五个阶段

  ·谈宜彦:对60、70、80后干部要把握特点才能合理培养

  ·谈宜彦:贯通“九环节”增强60后干部党性

  ·谈宜彦:领导干部修德砺行必须过好利益关、交友关

  ·谈宜彦:基层干部要从三方面加强学习

  ·谈宜彦:戒除“政绩冲动”需倡干部考核“三要三看”

  ·谈宜彦:党校教育要直面困难树品牌

   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理论论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6月2日上午9:30至11:00,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常务副校长谈宜彦,做客人民网理论论坛,就“60后、70后、80后干部的成长之路” 欢迎网友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当中。

  [主持人]:首先请谈校长给大家打个招呼。

  [谈宜彦]:各位网友上午好,很高兴来到人民网理论论坛,探讨干部成长问题。 {Ky:PAGE}

  通过研究干部成长规律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网友“理论之光”]:谈校长您好,您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的基本情况和“干部成长研究系列报告”的调研情况。

  [谈宜彦]:首先,我介绍一下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的基本情况。分校是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1980年成立的,接受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中央党校的双重领导,主要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副局级、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校教育培训。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分校校长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同志兼任,分校具体工作由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同志分管,他们在各项工作特别是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研究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分校实行“统一管理、分散办学”的培训模式,主要依靠中央党校的教学资源和各部委的办学资源,中央党校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和指导检查等,各部门党校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分校则负责协调招生和组织管理,所以说中央国家机关分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目前,我们分校每年的培训规模有4000名左右。

  [谈宜彦]:“干部成长研究系列报告”是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开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研究的理论成果。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总结了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为深化党校教育规律研究指明了方向。曾庆红同志2006年提出要深入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2007年初,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同志强调,要举全校之力,深入研究和探讨“两个规律”。去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开展“两个规律”研究。2006年以来,我们从三个方面逐步开展“两个规律”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谈宜彦]:一是扎实开展调研。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广东省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浦东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地方党校和有关干部培训机构的经验。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门党校范围内,我们围绕“如何开展两个规律研究”、“培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中央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结构”等主题,先后组织了3次集中调研。在这个基础上,2008年下半年我们又以“研究不同年龄段干部特点,服务干部全面健康成长”为主题,深入中央国家机关20多个部门党校,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60后、70后、80后干部进行了分类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丰富的一手材料,深入了解干部的成长和培训需求,党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也更强了。

  [谈宜彦]:二是坚持多方参与。两个规律研究,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能完成的,我们把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校的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学员都充分动员起来,主要用好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校长论坛。2007年3月我们以“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主题,举办了中央国家机关首届党校校长论坛,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同志、分管副书记李宏同志出席并讲话,各部门党校校长出席会议,围绕主题开展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二个平台是教学研讨会。我们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紧紧围绕党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这两年,我们每次召开教学研讨会,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同志都亲自参加并作开幕致词,鼓励大家积极研究党校教育工作规律。第三个平台是学员论坛。我们以“论领导干部成长规律”为主题举办了三届学员论坛,每次都有千余人参加,学员踊跃提交论文,各抒己见,深入研讨交流干部成长中的问题。有了这三个平台,各部门党校的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员就能够广泛参与,集中众人智慧,深入研究干部成长和党校教育的相关问题。

  [谈宜彦]:三是组织专题研究。我们从低到高,从面到点,从基础到专题,不断深化研究,形成了领导干部成长基本规律、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结构、坚定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专题性成果,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理论动态》等报刊上。《领导干部成长八论》、《党校教育工作八论》、《领导要论》三本专著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今年2月份我们组织了两个《八论》出版发行和两个规律研究座谈会,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以及《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紫光阁》、《博览群书》等媒体的有关同志,共同探讨深入推进两个规律研究。

  [网友“真笑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你们在这个方面有哪些思考?

  [谈宜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研究干部成长规律,是为了促进干部全面、健康、科学、持续成长,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谈宜彦]: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体现到领导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不同年代、不同级别干部的能力要求各有侧重,初步提出了干部的能力框架。比如,关于局级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带好队伍能力。关于处级干部,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决策参谋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重要文稿起草能力。关于科级干部,要着力培养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工作作风。

  [谈宜彦]:在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15种素质和能力分别进行了研究,重点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履职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廉洁自律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等进行了分析。这15种素质和能力,在《领导要论》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

  [谈宜彦]: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网友“善利万物”]:请问专家,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大致有哪些方面?领导干部成长存在周期吗,有哪些成长阶段?

  [谈宜彦]:关于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有很多方面,《领导干部成长八论》主要从八个方面探讨干部成长的有关问题,这八个方面包括领导干部成长的目标、动力、途径、素质、环境、标准、关口、周期。这里,我重点谈一下领导干部成长周期,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我们把领导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成就期和淡出期五个阶段。

  [谈宜彦]: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是初出茅庐、适应磨合的阶段。一般指进入公务员队伍3年左右,年龄大多在25岁上下。在中央国家机关,他们在级别上以科员为主,处在积蓄潜能阶段,是积极活跃、富有生气的新生力量。从成长目标看,他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比如,毛泽东同志早年在橘子洲头书写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豪迈诗篇。周恩来同志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人如果胸怀大志、目标高远,成长的动力就大,成功的概率就高。

  [谈宜彦]:为了更好地成长,他们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重点解决“定好位、讲规矩、明责任”的问题。三个转变,就是从学生到干部的转变,从单纯学习到干好工作的转变,从个体意识到组织意识的转变,摆好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中央国家机关这台大机器运转中的一颗螺丝钉。萌芽期的干部,不仅要立大志,还能干小事,立足岗位,切忌高谈阔论、眼高手低。

  [谈宜彦]: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是经受磨练、成长成才的阶段。一般指参加工作3至10年左右,年龄大多在30岁上下。在中央国家机关,他们在级别上以科级为主,具体承办大量日常工作,处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是机关工作的基础力量。从成长目标看,他们要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有的能吃苦、爱思考,懂得“工作不吃亏、干活长本事”的道理,能力提高就快;有的爱学肯干,但方法不对,就会走弯路;有的得过且过,所以原地踏步;有的牢骚多、毛病多,直接影响健康成长。年轻人进机关的基础大致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后,素质能力就有了较大差别,为以后的成长历程埋下了伏笔。

  [谈宜彦]:为了更好地成长,他们要重点解决成长观、成才观问题。一个本科生进机关,最快也要10年才能走上处级岗位。这个时期的干部处在而立之年,要顶住经济压力,在清贫中把持住人生志向,经得起考验,得意之时不能忘乎所以,失落之时不要意志消沉,困难之时不可止步不前,迷茫之时切忌自暴自弃,必须培养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

  [谈宜彦]: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是展示才干、岗位建功的阶段。一般指工作10至20年左右,年龄大多在35到40岁上下。在中央国家机关,他们在级别上以处级为主,一般负责一个方面的业务,综合素质较高,是机关工作的骨干力量。从成长目标看,他们善抓落实、敢于创新。印度有个寓言,说的是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的故事。有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块钱,让他们去买件东西把一间黑屋子塞满。一个学生用一块钱买了干草塞满房子,另一个学生只花四毛钱买了一盏油灯点亮整个房间。领导干部要敢于跳出常规思维,打破条条框框,解决工作难题。

  [谈宜彦]:为了更好地成长,成熟期的干部要重点解决“热运行多、冷思考少”的问题。不仅要“埋头拉车”,而且要“抬头看路”。事情越多越要理清头绪,工作越忙越要冷静思考,不能只为琐事所累。要把握工作规律,就像毛主席说的,到达河的对岸,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谈宜彦]:第四个阶段是成就期,是大展才华、成就事业的阶段。一般指工作20到30年左右,年龄大多在40至50岁上下。在中央国家机关,他们主要是局级或更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一般负责某一行业或领域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是机关工作的中坚力量。从成长目标看,他们要谋全局、抓大事、促发展。

  [谈宜彦]:为了更好地成长,成就期的干部应该重点解决抓班子、带队伍的问题。诸葛亮用人有“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领导干部就像交响乐队的指挥,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乐队成员的才华,才能奏出和谐自然、优美动听的旋律。

  [谈宜彦]:第五个阶段是淡出期,是退出一线、逐步退休的阶段。一般指工作了30多年,年龄在60岁左右。他们有的还任现职,有的是非领导职务,有的转到二线岗位,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财富。淡出期的干部应该甘当人梯、做好表率,重点解决心态失衡、保持晚节的问题。 {Ky:PAGE}

  60后、70后、80后干部:把握特点才能合理培养

  [网友“坚决拥护胡温政府”]:在调研报告中,调研组分析了60后、70后、80后三个干部群体的成长问题。请您简要概括一下他们的特点。

  [谈宜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60后干部年富力强,成熟稳重,经验丰富,思路开阔,责任重大。70后干部精力充沛,专业素养高,敢担责任,勇于创新,工作负荷重。80后干部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基本素质好,自主意识较强。

  [谈宜彦]:很多60后干部已经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经历过“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感受过文革带来的动荡,亲历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他们现大多担任局处级或更高职务,在党的事业发展中承前启后,处在干部成长中的成熟期或成就期。60后干部一般具有领导实际工作的良好素质,大都理想信念坚定,政策水平较高,世界眼光开阔,党性修养较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60后干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把握发展规律,增强开拓创新和带好队伍的能力。

  [谈宜彦]:很多70后干部已经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在市场经济的激荡中学习和工作,在各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中兼收并蓄,既有些传统,又有些现代。他们大多是“兵头将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着组织实施的作用,一般处在干部成长中的成长期或成熟期。70后干部能力结构比较完善,是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都政治立场坚定,视野比较开阔,专业素质较高,社会责任心强。但70后干部摔打磨练不够,处理复杂问题不够多,需要经风雨、见世面,进一步在实践中磨砺。

  [谈宜彦]:80后干部是中央国家机关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接受高等教育,经过激烈的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机关。他们工作时间短,是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是机关大量工作的具体承办者,处在干部成长中的萌芽期或成长期。80后干部志向远大,学历较高,富有热情,思维活跃。但80后干部自我意识较强,实践经验有待丰富,抗挫心理有待成熟。

  [网友“网络探知者”]:不少分析认为,现在有一些干部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不强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您认为应该怎样使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谈宜彦]: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着重强调,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党性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素养和全面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党校在提高学员的党性修养方面应该加强针对性。调研表明,60后干部党性锻炼的重点应放在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上,70后干部重点应放在提高执政能力上,80后干部重点放在求真务实作风上。

  [谈宜彦]:针对60后干部,开展“九个环节”党性锻炼活动。60后干部,有相当大一部分都走上了局级领导岗位。今年春季学期,我们以局级班为重点,设计了“九个环节”党性锻炼方案。

  [谈宜彦]:这九个环节是:一是入学教育,增强党性锻炼意识,明确党性锻炼要求。二是基本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想信念。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四是党建理论学习,增强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党建意识。五是重大现实问题研讨,结合实际思考党性修养。六是廉政教育,增强干部自律意识。七是国情教育,通过社会调研进一步了解党情国情民情社情,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基层的意识。八是党性分析,指导学员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九是组织生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九个环节的党性锻炼活动,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

  [谈宜彦]:针对70后干部,开展“五种能力”专题培训活动。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上,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上,体现在公仆意识上,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成效上。

  [谈宜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70后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中,提高学习、管理、创新、沟通和危机处理这五种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急需的。因此,我们对70后干部设计了“五种能力”培训课程,在青年处级干部班进行了五种能力的集中培训和专题研究。具体讲,他们结合拓展培训,综合运用模拟式、体验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培训、深入开展研究,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谈宜彦]:针对80后干部,开展“三同”教育活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80后干部当中“三门”干部居多,大都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与基层群众接触少,以科级干部为主体。

  [谈宜彦]:针对这个特点,今年我们在青年科级班设计了“三同”教育活动,以“走进乡村体验民生、锤炼作风服务人民”为主题,组织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安排学员到延庆县井庄镇贫困乡村,参加春耕劳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农村生产生活、感受农民疾苦。引导他们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与大学生村官进行专题座谈,学习和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形成调研报告和学习心得,进一步培养了他们求真务实的作风。

  [谈宜彦]:关于党性锻炼的历史经验,我想从党校教育这个角度简要地谈一谈。众所周知,党校是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创办党校,1923年创建安源党校,1925年创办北方区委党校,1926年开始筹建中央党校,1933年在江西瑞金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也就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在80多年的历程中党校在党性锻炼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谈宜彦]:比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让学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办实事。比如,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1941年,毛主席亲自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4个大字。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学方法,强调学以致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比如,强调学员在党校期间要实现三个转变,就是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谈宜彦]:比如,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党校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革命战争年代,党校在窑洞中加强理想信仰、革命意志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骑马挎枪的革命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立下了不朽功勋。建国以后,党校引导干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学理论、学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热情高、肯奉献的建设者,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贡献了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校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改革先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拓进取、率先垂范,为推进深入改革开放建功立业。我们正积极总结经验,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创新党性锻炼方法。 {Ky:PAGE}

  干部成长要重视调查研究、道德修养和不断学习

  [网友“隆中张华”]:大家都关注调查研究,特别是深入基层进行国情调研的重要性,您怎么看调查研究对于干部成长的作用?

  [谈宜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进行得越深入、越持久,领导干部对实际情况的认识就越真实,掌握得就越透彻。

  [谈宜彦]: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参与制订和执行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深入的国情调研尤为重要。我们在抽样调查中发现,70后领导干部在2008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平均每人为13天,时间最短只有3天。调研不充分,导致他们对全国情况和各地差别了解得不够多,掌握的信息不完整,得到的判断不够客观。特别是年轻干部对国情民意了解不多。

  [谈宜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比较注重教给学员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调研能力。比如,选题要准、准备要足、调查要细、研究要深、对策要实。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研。比如,有的部门党校坚持“一切结论都在调查后”的理念,近几年来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课题,组织学员到贵州、青海、广西等西部贫困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学校和企业,开展扎实的国情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本本沉甸甸、实实在在的调研报告集,提出了有效的决策建议。

  [网友“强国一平民”]: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是决定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干部队伍还存在哪些典型的问题?在各种诱惑和利益面前,领导干部应该怎样修德砺行?

  [谈宜彦]:5月8日,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机关党建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

  [谈宜彦]:前些日子,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专门探讨过当前干部队伍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道德评价和社会舆论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比如,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等等。

  [谈宜彦]:再比如,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党员干部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影响很大,必须要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谈宜彦]:过好利益关,关键是要处理好“大利”与“小利”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面对物质利益不贪不占。伸手要来的、他人送来的再大也是小利益,涉及群众的、与工作相关的再小也是大利益,不可贪图个人“小利”,损害党和人民的“大利”。面对职务升迁不跑不要。对待“官位”要心存平淡、知足戒贪,职务晋升时不可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岗位轮换时不可挑肥拣瘦、滥要条件。面对个人荣誉不争不抢。不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要贪图虚荣、沽名钓誉,更不要见到荣誉就抢、争不上就闹、抢不上就撂。只有把物质、地位、功名看得淡了,领导干部才能志向更远大,心态更积极,成长更顺利。

  [谈宜彦]:过好交友关,虽然具体,却很重要。领导干部交友也面临形形色色的风险,要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民情、体恤下情,做到耳聪目明。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他们处在工作一线,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体会最深刻、感受最真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思路。 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他们是时代精神的楷模、各行各业的先锋、道德力量的化身,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明确进步方向。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他们是各学科领域的精英,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科学的精神,了解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

  [谈宜彦]:和平年代,领导干部的风险不是敌人的炮火轰击。风险来自利益诱惑,来自贪图享乐。权力越大,考验越多。在各种诱惑和利益面前,领导干部应该修德砺行,必须过好利益关、交友关等等,才能应对风险、经受考验。

  [网友“强国积极分子”]:干部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读书学习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作为基层干部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使得自己的头脑充实、视野开阔、工作前瞻?

  [谈宜彦]: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习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领导干部尤其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注重学习的干部,发展空间就大,不注重学习的干部,发展潜力就小。这里,我想谈三个方面。

  [谈宜彦]:首先,抓好理论学习。有的同志对读书学习抱有不正确的观念,认为懂一点就差不多了,业务繁忙顾不上了,岁数大了无所谓了,书本知识不管用了,不愿意下功夫读书学习,特别是不愿意学理论。实际上,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基本理论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金钥匙。

  [谈宜彦]:其次,缺什么学什么。基层干部,了解一线情况,实践经验丰富,处理难题的办法也多,这些优势应该继续发扬。同时,有的基层干部由于忙于大量日常工作,静下心来学习时间不多,系统学习不够。所以,应该加强政策学习、新知识学习,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这样看问题站位可以更高些、视野更开阔些,工作就更加主动。

  [谈宜彦]:第三,向群众学习。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联产承包等许多新鲜经验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要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单凭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才能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谈宜彦]:最后,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我们在党校教育中就一直强调,向老祖宗学习不教条,向书本学习不唯书,向上级学习不唯上,向群众学习不盲从。 {Ky:PAGE}

  戒除“政绩冲动”需提倡“三要三看”

  [网友“理想的灵动”]:有学者分析,现在不少干部都存在着盲目的“政绩冲动”。怎样更加合理地考核评价干部,使干部的所思、所为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谈宜彦]:这个问题问得好,政绩观是个热点问题。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把镇政府办公楼建成了“白宫”,有的干部一当选就修自己的活人墓,想“流芳百世”,有的干部数字造假、不择手段,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谈宜彦]:干部的成长离不开政绩,干部的政绩是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正确政绩观,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校教育中,我们十分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培养学员求真务实的作风,概括地讲,就是“三要三看”。

  [谈宜彦]:一是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的政绩,就是多做好事实事,能够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比如医疗、教育、住房、就业这些难题,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群众的安危冷暖。胡锦涛总书记讲,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古人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有的干部不想干事,不作为,原地踏步,不求发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干部不敢干事,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有的干部干不成事,能力不强、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做事虎头蛇尾,不能一抓到底。对领导干部来说,促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就必须肯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三是要用长远的观点看政绩。新官上任都想烧几把火。现实中,有的干部热衷标新立异,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朝令夕改,使人无所适从。有的干部只求本届有成绩,不给下届留空间,杀鸡取卵、寅吃卯粮,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是造福而是添乱。有的干部贪大求奢,不顾发展实际,滥用财力物力、浪费资源,不是政绩而是包袱。应该尊重客观规律,既着眼当前又放眼未来,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谈宜彦]:总之,我们看领导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统一到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Ky:PAGE}

  谈宜彦:党校教育要直面困难树立品牌

  [网友“强国理论家”]:党校教育是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怎样通过加强党校的建设来带动干部队伍建设?从事党校教育这几年,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党校教育工作的困难是什么,应该怎样克服?

  [谈宜彦]:党校建设带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论武装。我们党是靠理论起家的,理论武装是党建工作的龙头,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校作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抓好教育是本分,抓不好教育是失职,必须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校教育。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要树立“五个意识”,就是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和纪律意识,始终把党校姓党、忠诚于党作为党校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谈宜彦]:从事党校教育这几年,我感触最深的是坚持党校姓党,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问题目前尤为迫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党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如何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的问题。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各种观点鱼龙混杂,难免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模糊认识。党校教育必须旗帜鲜明、正确引导,不断增强说服力、感染力,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到明年,分校建校就30年了,共培训轮训局处级党员领导干部8万多人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深入开展两个规律研究,以思想理论建设带动业务建设,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积极整合办学资源,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机关党的建设和服务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谈宜彦]: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特别是按照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作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党校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当前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多,竞争日趋激烈,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各种社会培训机构都有很大的发展。有些干部宁肯选择到高校、到境外去学习,也不想上党校,说明我们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二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参训学员存在非领导职务多领导职务少、直属单位干部多机关干部少、副职多正职少、年长的多年轻的少的状况。三是管理体制还不太顺。各部门党校中,有的是部门党组(党委)直接办党校,有的是委托干部学院、培训中心办党校,有的是机关党委办党校班,给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四是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各部门党校办学条件差别较大,有的同志形象地说,我们有正规军,也有游击队,办好党校任重道远。

  [谈宜彦]:今年3月中旬,我们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办好国家机关党校”为主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党校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主要是围绕学习贯彻《条例》,借鉴世界名校的办学特点,努力把党校办成组织放心、学员向往、人民满意的一流名校。主要思路就是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品牌建校。

  [谈宜彦]:坚持特色立校,突出党校姓党的特色,突出执政的特色,突出部门业务的特色,始终成为传播党的理论的坚强堡垒。坚持质量兴校,建设一流师资,研发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学员,始终成为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的摇篮。坚持改革强校,创新培训格局、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努力走在干部教育的前列,始终成为干部教育的榜样力量。坚持品牌建校,深化“两个规律”研究,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努力把自己办成参谋资政的智库,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

  [谈宜彦]:过去的黄埔军校、延安抗大,今天的中央党校、北大、清华,还有国外的哈佛、耶鲁、剑桥都是培养人才的名校。党校能否成为名校,要看是不是做到以下4个方面:首先是在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上,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是最好的;其次是能不能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三是能不能围绕中心,真正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高级领导人才;四是能不能引导学员认真参谋资政,卓有成效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名校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炒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党校没作为就没地位、没名气就没人气,只有创新思路、做出成绩,才能发展壮大、凝聚人气。

  [主持人]:各位网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就要告一段落了,请谈校长简要的总结一下。

  [谈宜彦]:如果说我们的两个规律研究取得了一点成果的话,这是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和中央党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党校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组织,以及广大学员的热情参与分不开的。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我们的研究只是初步探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研究对象看,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对地方干部、企业干部研究较少,从研究人员看,我们分校和各部门党校教学管理人员也不多,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

  [谈宜彦]:感谢人民网连载我们的研究成果。欢迎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再次感谢谈宜彦校长做客理论论坛,和网友分享 “60后、70后、80后干部的成长之路”这样一个话题,为大家系统全面的分析了三代干部的成长规律,使我们对干部成长和选拔、任用、管理这些方面有了更多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感谢网友关注本期的节目,下期再会!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编辑:王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