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闻铭 编辑:王文洁 2009-05-20 15:48:05
时刻新闻
—分享—

  “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湖南省茶陵县坚持把推进全县经济跨越发展作为优化环境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创优环境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主要问题

  1、执法不公,执行标准不一。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受利益驱动,利用职权索拿卡要报,行政处罚弹性大,执人情法,有的执法人员利用职权替人“了难”,拿好处费。一些部门对上级的政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或推诿,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存在服务不到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个别执法部门为了小集体利益,变相下达罚款指标。有的部门把本应该提供的行政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变相乱收费。

  2、服务不优,效率意识不强。少数单位和部门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思想观念淡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重管理轻服务,只管理不服务。企业老板和群众“办事难、办证难”的现象还存在,办事报批环节多,手续繁杂。执法单位的个别执法人员主动服务不够,作风拖沓,对于特事不能特办。有的主管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闻不问,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接到投诉和举报,不及时办理,把业主反映的问题当“皮球”,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个别单位仍存在“冷、横、硬”现象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3、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薄。个别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个别重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差,部分群众只图眼前利益,把重点项目当作发财的机会,向投资商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达不到要求就阻工、挠工,无理取闹。少数进厂员工对企业的正常辞退和末位淘汰,对非公伤、非职业疾病的处理提出非分要求,纠缠不休。少数单位和个人对待上级指示阳奉阴违,会上表态坚决,会后落实不力,造成政令不畅,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

  4、监管不力,体制不够健全。部分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主管部门对之缺乏有力监督。特别是垂直管理的执法部门形成一种“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到的看不着”的现象。县优化办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理顺,机构小,人员少,职权不高,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缺乏力度。市场法规体系不完善,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监管体制不健全。

  二、原因分析

  在深化和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之所以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其原因是:

  1、思想认识不高。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摆不正管理和服务关系,误把管理等同收费,把重罚款等于深刻教育。理不清依法、高效行政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路,看不到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部分群众对外来投资商的投资项目缺乏长远眼光,只盯住眼前利益,个别地方的村霸、街霸、行霸、市霸严重干扰破坏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强装强卸、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欺外排外,影响外商企业发展和外商投资信心。个别单位领导只重视硬环境建设,不重视软环境的优化,重税收轻服务。

  2、部门利益至上。有些部门小团体主义思想严重,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擅自下达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收费指标,甚至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明知故犯,违纪违法。个别垂直管理部门将罚没款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单位利益和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罚款额“就高不就低”,助长了“三乱”歪风。如2005年3月,茶陵县查处的县林业系统两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对超装木材的个体老板进行罚款过程中,采取只罚款不开票或少开票等手段,贪污私分公款110余万元,23人被立案查处。

  3、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的意识不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承诺不兑现,有的在兑现承诺时大打折扣。部分银行对企业缺乏信心,银行门槛高,业主创业融资难。个别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不够,企业信誉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4、监管机制软弱。缺乏对一些部门和单位行使职权的有力监督,在某些领域和环节还存在管理“真空”,惩治打击力度不够大,内外共管,上下一体的监督制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的一些所谓监管机制因一些主客观原因,并没有落到实处,甚至是形同虚设。一些职能部门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敷衍塞责,不抓不管,或抓的不彻底,管的不到位,未能在问题出现的萌芽状态时,及时有效整治,使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5、处理难度偏大。一方面,适用于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在具体的处理执行中,难以把握。另一方面,部分单位领导、行政执法人员对执纪执法部门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量纪处罚上看法不一,特别对不作为和缓作为行为的查处不理解,认为执纪执法部门是在整人。因上述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处理难度大,效果不佳。

   {Ky:PAGE} 三、创优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经济发展环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优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创优意识。优化经济环境,首先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干部队伍、人民群众素质,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干部队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依法行政、遵纪守法。二是加强权力观教育。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为谁执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增强宗旨意识,坚决克服政令不畅现象,坚决禁止以权谋私。三是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坚持以诚信为本,努力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亲商重才的社会环境。

  2、从高效行政入手,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必然要求高效行政,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高行政效率。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对继续保留的县一级行政审批项目要实行目录管理,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各职能部门要集中进厅服务。对引进项目实行归口审批制度,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做到能简则简,能省则省,能快则快,能并则并,建立高效的办事机制。要彻底全面地清理收费罚款项目,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与上级政策不符,已经过时、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的项目要明令禁止,已经明令废止,要坚决停止执行。通过政务公开、政府承诺、行政限时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有效的行政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3、从诚实守信入手,树牢诚信理念。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一要加强诚信经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二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准确、真实公布政府信息,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信用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交往中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同时,探究建立失信约束机制,对那些严重影响形象的恶性失信案件严厉查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承担失信风险。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县域经济发展的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4、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创优责任。要通过学习贯彻《湖南省涉及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投诉受理暂行办法》、《茶陵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增强优化环境的责任意识。一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范畴,细化责任目标,强化责任追究。县委每年的绩效考核将优化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年初与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目标责任单位又将优化环境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分管领导和个人,做到任务层层明确,责任层层到人。二要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及时向群众和企业业主承诺政府服务的内容、方式和结果,采取定期承诺和具体事项承诺两种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各行政执法执收部门的办事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优惠承诺要全面公开,公务员实行挂牌持证上岗,提高行政办事透明度。三要完善行政服务时限制。对各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制定的具体时间要求,有关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不能含糊,不打折扣。对延时不办理或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实行行政跟踪问责。

  5、从整治规范入手,严查违法行为。一要充分发挥优化环境投诉中心职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建专门机构,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格实行投诉受理、办理时限制,要求接到投诉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办程序,39个工作日内完成案件办结。对于急办件、特办件应即时办理交办函,并加大督办力度,促使尽快结案。二要及时整顿、规范重点部门和行业。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部门及行业进行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建筑市场、文化市场和金融秩序,规范社会中介机构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强化市场监管,健全市场规则,进一步维护公正、公开、公平和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三要整合资源,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不法行为。把及时、快速、严厉打击社会不法行为、营造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一个重点。实行县纪委、监察局与县优化办合署办公,调优组织结构,整合力量,优化工作职能,重拳出击,综合治理。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无偿侵占公私财物等到不法行为严厉查处,对扰乱经济发展环境的路霸、村霸、厂霸、街霸等黑恶势力依法严厉打击,对因行政乱作为、不作为和缓作为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和外商投资置业信心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来源:红网

作者:闻铭

编辑:王文洁

本文为邵阳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zgsyx.cn/content/2009/05/20/98144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