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夫夷清风”第四期 | 红色教授吕振羽的廉洁事迹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文洁 2023-09-19 17:16:18
时刻新闻
—分享—

智慧邵阳县9月18日讯



塘田市镇 彭家乐

讲述廉洁故事、传承优良家风,传播廉洁文化、弘扬清风正气。欢迎收听《夫夷清风》,大家好,我是塘田市镇彭家乐。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是《红色教授吕振羽的廉洁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涌现出许多廉洁事迹、廉洁文化、廉洁家风,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邵阳县籍的红色教授吕振羽,与许许多多仁人志士一样,一生都在廉洁奉公、为党为民的路上。

不图享受,甘于艰苦奋斗

1933年吕振羽担任大学教授以后,除家用外,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到东北人民大学任校长后,学校为其安排了一处楼房,他一看说这房太大,可以住三位教授,只住了一处小楼。

1955年他因病离职来京休养,高教部、科学院等单位都为其安排住房,他均以不增加国家负担为由谢绝,随后夫妇二人的工资和稿费买了一处四合院居住。1956年开始,他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的历史顾问和教授期间,所住四合院已很陈旧,对于此事,他的学生王树云有着这样的回忆:公家几次要来修,但均被拒绝了。家中主要房间除办公桌椅和书籍外,几乎没有其他摆设。

他不忘初心,勤于无私奉献。

1938年6月,吕振羽在塘田市镇创办战时讲学院,用于培养抗日干部。张天翼、曹伯韩、李仲融等知名专家学者舍弃城市高薪,来到讲学院设研究班、补习班,每月仅拿一元钱的生活补贴,浓浓抗战情在塘田市镇升腾热烈,这也被后人称之为“一元钱精神”。

1952年春节,吕振羽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在短短的五天内,他走村串户,与乡亲们拉家常,鼓励孩子们努力学好文化建设国家,临走时嘱咐母亲将政府发给自己探家费分给贫苦乡亲。

1985年,吕振羽的夫人江明遵照其遗愿捐款6000元,在金称市建立第一个乡级图书馆,1986年又将夫妇多年节衣缩食所购置的藏书25000余册、四合院无偿捐献给吉林大学,1991年又把珍藏的明代宋旭《藤黄吉利图》、张瑞图书法等12件文物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治家。

与吕振羽对国家无私奉献的博大胸襟相较,对己对子女亲属可以说近乎严苛。他二女儿次兰是原来宝庆爱莲女校毕业的学生,论文化,完全有条件随父去北京做个适当的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要求她安心在家务农,1961年,37岁的次兰高龄初怀孕,写信要求到北京生育小孩,他给女儿寄来费用和小孩吃穿用的物品的同时回信说:“北京这么多干部,他们的子女都拥到来,那还了得?你可到附近邵阳市医院去生产。”

陈启国是他的表侄。1960年,时为金称市社队干部的陈启国,因生活困难和大病初愈,便给自己这位担任“高官”的亲表叔写了封信,希望帮助解决眼前生活上一些困难。1961年,他回了一封让侄儿陈启国“大失所望”的书信,信中写道:“在连年大灾的情况下,在我们全国不论什么地方、什么人,都应该发挥刻苦的精神渡过困难。你是贫雇农出身和贫雇农成分,又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应该和所有公社社员一起,并在他们中起模范作用,依靠亲戚关系在生活费用上给予帮助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如按照你的要求给予帮助,那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老一辈革命家吕振羽,用一生践行“清廉”二字,这是共产党人的刚性,是革命者的“基因”,是始终不渝跟党走的理想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如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当向吕振羽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传承清廉之风,以廉政护航勤政,以担当践行初心,以实际服务人民,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用自己一点一滴之力,助推邵阳县一朝一夕之变,成就邵阳县每家每户之美。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