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彩短评】李争光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岁月的驿站》与张正清的《刘宝田 文学世界》序》

来源:邵阳县红丘陵 作者:李争光 编辑:王文洁 2017-07-28 08:32:39
时刻新闻
—分享—

 

作者简介:李争光 江西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该校学报编辑部主任。著作有《歌词创作艺术》、《宋词艺术论》、《历代异体诗鉴赏》、《王梓坤传》等

著作内容的简介:《岁月的驿站一一中华节日节气风情录》 刘宝田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著名画家回楚佳插画 该著作是文学领域填补中华民俗节日、二十四节气空白的系列散文,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集民族性、民俗性、知识性、文学化、文采化于一体,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和爱国主义情怀,是一部长智慧、学写作的不可多得的有益读物。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岁月的驿站》

李争光

刘宝田、刘湛涛父女合著的《岁月的驿站——中华节气节日风情录》实在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著作。我认为凡有阅读能力的国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应该读一读。

我这么说,并没有丝毫的夸饰和过誉。文章在报上陆续发表时,我就分别读了一次。现在,结集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我又认真全面读了一次。每读一篇都觉得意蕴深长,恣肆隽美,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这部著作成为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感到一种精神的升华和美趣盎然的满足。

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可以说,上卷《岁月的庆典》是吟咏清明、端阳、七巧、中秋、重阳、春节六大民族节日色彩神秘、蕴蓄幽邃的博奥诗章,下卷《岁月的驿站》是铺陈24个物候节气源远流长、风情斑斓的恢宏画卷。如诗如画,让读者堕入东方文明的丰厚奇丽里悠哉游哉,留连忘返。关于这些节日和节气,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中国人都知道”,但“真正懂得的人”实在“不多”。在我孤陋寡闻的见识里,除了读到过一些二十四节气的微型小诗外,还从未发现全面、系统、周详地展示东方这些节日、节气风采的文学作品。作者以精彩的美文填补了文学领域里的这一空白,将人类这一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融入了散文这一瑰丽的载体。不能不承认,这是作者对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散文这一文学品种的一项贡献。

这是一部知识十分渊博的著作。它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农业、土壤、气象、水利、生物、医药、食品、人体、吏治、政教、经济、军事、文化、礼仪、文学特别是诗词歌赋,乃至于神学、佛学、道教、玄学,几乎一切传统的学科。我是一个以阅读兴趣广泛、读书面颇为渊博自视的“书生”,在阅读《岁月的驿站——中华节气节日风情录》的过程中,我常常惊异于这部著作知识量的巨大与作者知识的丰赡。我知道,这是作者艰辛探索的结晶。通过附于书末的《检索备忘录》,我知道作者为了这部著作,披阅了230多种典籍和320多位古今作家、诗人的作品。我们应当感谢作者认真的态度、严谨的风格。不然,绝没有这么内容丰富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知识面广邈无垠,知识点星云密集,很容易带来结构松散甚至榫接错位的文本弊病。可喜的是,我在细心研究《岁月的驿站——中华节气节日风情录》的文本构架后,不仅丝毫没有发现作者有任何捉襟见肘的端倪,而且常常因文本的逻辑谨严而叹服作者的缜密与精细。这种缜密与精细不仅体现在一篇篇的文章内,细针密线,天衣无缝,而且贯穿于整个系列。在写到独具中华特色的二十四番花信时,作者在《小寒》中刻划了梅花、山茶、水仙的风骨,在《大寒》中摹写了瑞香、兰花、山矾的神韵,在《立春》中描绘了迎春、樱花、望春的华采,在《雨水》中陈列了菜花、杏花、李花的姿容,在《惊蛰》中渲染了桃花、棠棣、蔷薇的秀妍,在《春分》中展示了海棠、梨花、木兰的清丽,在《清明》中名状了桐花、麦花、柳花的朴娟,在《谷雨》中赞颂了牡丹、酴醿、楝花的缤纷,然后对上述花事简明地梳理一下,为热热闹闹的花信做一个庄重的谢幕。草灰蛇线,岭断云连,藤掣叶动,前扣后接,我们不得不叹服匠心的精巧。

知识面宽,知识量大,还很容易带来行文平板、枯燥无味的弊病。但打开《岁月的驿站——中华节气节日风情录》,这种耽心便烟消云散。因为任意披读一篇,你都会觉得文采飞扬,美趣盎然,可圈可点,爱不释手。上卷开篇的《永恒的约会》一开头就诱惑我们堕入一个美的陷阱:

这是一个细雨纷飞的季节。细雨如酥,洒湿了塞北的红柳白桦、窑

洞宫墙,洒湿了南疆的古榕木棉、茅檐渔舟,洒湿了中原的烟柳芳草、

竹笠蓑衣……

境界宏阔,如诗似画,如品美酒,如嚼橄榄,不能自释。再打开下卷开篇的“题记”《轮回的驿站》看看:

从遥远的无始流来,向浩渺的无终流去,岁月的波涛漫淹过日升月

沉、花开花落,漫淹过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漫淹过笙歌兵燹、朝代更

替,漫淹过人类生活的一切层面,给人类上演过沧海桑田的活剧,留下

了星云树叶般的神话和迷茫。

化抽象为形象,状无形为有形,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即使是叙述普通的事物,作者亦如战场上指挥自如的将军,调动词语的千军万马,呼风唤雨,排列成美丽严谨的组合:

这一夜,从呼兰河到台北的淡水河,从博乐的艾比湖到南沙群岛的

海湾,从雅鲁藏布江到舟山的渔港,在祖国千千万万的江河湖海里,星

星点点的河灯遥相映衬,漫天星斗也似演绎着中华民族一种亘古的民俗

风情。如果我们能从高空用一种高科技望远镜看到这种景象,一定会感

悟到一种深刻博大的文化心理,而为之心灵震撼!

这是《立秋》中生动地描绘了中元节之夜放河灯的民俗活动具体场景之后而拓展开来的一幅想象图景,视野浩瀚,场景旷远,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甚至几乎每一篇中写到平凡的农事活动时,作者也不做枯燥呆滞的叙述,而是长河波澜,排比推涌,波光潋滟,挨挨挤挤,语言的节奏散发着农事繁忙紧张的气息。出神入化,挥洒自如,荡云泼霞,秀美大气。

阅读《岁月的驿站——中华节气节日风情录》,我还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冲击。作者的这种感情激荡于字里行间,常常导引读者这种感情的升华。《惊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惊蛰”这个词实在经典,美妙而深邃,它像翻开辞典的雨部,就

让人想起漫天滂沱,翻开木部,就想到遍野森林一样,让我们不仅想到

春雷鸣动,轰隆隆碾过雨云塌方也似奔泻的湿漉漉的天庭,而且想到潮

湿温濡的无边旷远和幽暗的土地里,一蛹蛹、一颗颗、一条条沉睡在酣

梦里的生灵被遥远的雷声唤醒生命的本能,蠕动惺松的意识,与万万千

千的草根、树须一起,编织文字难以穷尽的神奇、奥妙的故事,演绎色

泽无法涂抹的丰富、繁复的童话!同时,还令我们感到经历过冬藏僵卧

的树木枝条、根系,也像蛰伏的虫蚁一样,舒筋活络,绽芽抽新,再度

书写“草木纵横舒”(陶渊明)的辉煌篇章了。这是一个何等智慧,何

等丰赡的词语。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有如此形象华彩的称

谓,有如此诗意蕴藉的节气!

在《春分》中写到2200年前的《吕览》中就已载有“八节”时,作者写道:

春分者,分春也……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目光穿过悠悠岁月

的烟云,向神秘而伟大的先民们致以虔诚的敬意……端坐在岁月深处云

端里的祖先们哟,让后来者的胸中激荡着一条自豪、骄傲的长江之水!

不管是直接抒情,还是将情感融濡于娓娓的叙述之中,读者的心灵常常与作者的心灵涌动同一频率的激荡。

很少读到这样赏心悦目动情的著作。如果有朋友能够一读的话,我想,他的心情肯定会与我共通的。

2012年3月16日

《刘宝田 文学世界》序

张正清

担任《刘宝田文学世界》的主编,有幸走进了宝田先生作品的深处,我很欣慰。深感其各类文学作品,境界从容开阔,着笔灵动雅致,韵味淳厚悠长,文风清爽澄净。

我与宝田先生结识,恰似几句陈词俗语所说:先闻其名,后识其人;先读其文,后聆其诲;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尽管是他于2010年转入古典诗词领域后,我俩才面见相识,由于性相近,道相同,心相通,趣相投,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唱和,对其学品、人品、文品、诗品,便有了体认了悟;对其才气、灵气、清气、侠气,便有了感同身受。这次编审他的集子,分门别类地赏读了其散文、文论、诗联、辞赋、剧本,参阅了其作品目录和生平年谱,确实感获良多。

宝田先生是本色诗人。人事飘忽,烟火迷离,唯有诗词陪宝田先生红尘经世。他早年就以自由诗、散文诗驰骋于文学天地。他把诗视为自己的生命,在新诗集《不渝的情思》、散文诗集《生活的恋歌》相继出版问世之后,毅然拓展了自己的创作高地,开启了传统诗词联赋的原创征程,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正如井冈山大学李争光教授所说:“像经冬蕴藉历练的花朵顺时而蕾,遇暖而绽,逢春而发,以妖娆的意态焕发豁然卓灼的风姿,灿烂了恢宏瑰丽的大千。”收入本集的诗联、词赋,大多是从琳琅满目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佳构,较好地彰显了这位本色诗人的特色:一是率性真色。他的诗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总是选择最适合的角度切入,真诚地抒写,真切地吟唱。如《论处世》(六首),篇篇妙构,字字珠玑。从“龙凭灵气鱼凭性,云在青天水在川”的哲思中,可窥诗人“人情练达意翩翩”的率真性格。从“人生意气多慷慨,万古功名一羽毛”;“拔地擎天松柏劲,也披冰雪也披虹”的清吟中,可见诗人的不落凡俗的胸襟,以及面对功名与利禄、追求与挑战的旷达率性、淡定超然。二是唯美亮色。写诗是唯美的追求,唯美的表达。作者善于发现美的景致,揭示美的真谛,创造美的境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无美不成诗”。其《二十四番花信词》,就是作者通过独到的选材、深细的发掘、精美的抒写,向大家奉献的唯美亮色和唯美套餐。不论是“俏赛梨花带雨妍,嫣如翠袖捧霞燃”的梅花,还是“半启丹唇娇欲吐”的樱桃、“紫蕾红焰照天烧”的望春,这些流光溢彩的颜色词汇,汇聚成一个生机盎然的“美色王国”,吸引着读者身心进入那纯美曼妙的境界而流连忘返。三是生命原色。宝田先生的诗词,不仅是文学的诗词,而且是生命的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而且是一次次的生命冲动。正如怀化学院张建安教授所说:“常常穿透外在的人和世界,进入内在的人和世界的‘深度意象’”,从而发出生命的歌吟。如《重游黄桑》:“当年访胜带诗归,梦里黄桑夜夜回。前度刘郎今又至,栖为上堡一枝梅。”这枝有生命的“梅”,既是作者的憧憬追求,又是具有“深度意象”的作者自身,浑然于一体,透示出诗人的特质和生命的原色。

宝田先生是兼容大家。兼容本来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术语,是衡量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宝田的兼容,是在文学领域涉足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创作,是在原创实践中的兼收并蓄、兼容并茂。从写诗而言,他先擅新体,再写旧体,新诗和旧诗在他心中没有势同水火,而是在弘扬传统诗词的节奏、凝练、韵味的同时,将新诗的灵动浪漫、鲜活词汇融入旧体诗词的创作中。从收入文集的作品来看,除用诗的形式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外,篇幅最大、篇什最多的是不同体裁的各类文章。既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清新隽永的美文,也有灵活自如、深入浅出、娓娓而谈的随笔;既有思辨缜密、审美独到、点评精彩的评论文章,还有介乎诗和散文之间、集诗歌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于一体的散文诗、辞赋。这些作品,或穿越历史的尘封,或拾起故园的乡愁;或钩沉名人逸事,或鉴赏名家诗文,其最大特色就是沉淀着作者特殊的沧桑感悟——“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当我们回眸来路时,会倏然发现,在如烟的往事里,有着一道道难以忘怀的风景,或事,或人,或欣慰,或甜蜜,或感伤,给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以浓重的投影,有的甚至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会伴随你走完人生的旅程。”值得一提的是,收入集子的作品中,还有10个剧本,无论是戏曲、歌剧,还是话剧、小品,皆是人物形象鲜活,剧情生动活泼,语言出采幽默。

宝田先生是文化功臣。他一生与文化结缘,用情至深。如今年逾古稀,待人处世、做事为文仍然饱含激情,皆源于他的文化情结。他长期担任邵阳地、市文化系统的掌门人,既身先士卒地潜心文学创作,因势利导地组织实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注重言传身教,启迪后学,从其老家邵阳县到全市,一批批文化新秀在他的呵护下脱颖而出。如著名摄影家蒋志舟的处女作,一幅标题为“哺乳”,一幅标题为“深山古屋”,因宝田先生改名“大地”、“岁月”,画龙点睛,彰显主题,分别获得省级金奖、银奖,名闻遐迩。就是从领导岗位荣退之后,宝田先生依然以振兴地域文化,推介宝庆名人、弘扬邵阳精神为己任,笔耕不辍。先后在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在电视媒体专题讲座,主编出版地方文献,多维度地展示自己的文化情怀。近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联赋作品,参加国内各类赛事,获得从优秀奖至一等奖的奖项达38次。尤其是善于运用讲求文采、韵律的赋的形式,讴歌邵阳的雄山丽水和旷世英才,影响较大的有《邵阳赋》、《城步赋》、《宝庆古城墙赋》、《北塔记》、《爱莲广场记》、《湘窖赋》和《胡曾赋》、《蔡锷将军赋》等。他的诗词联赋作品在全国各地镌刻的达32处。同时,他还参与了市内许多重要文化活动、文化载体的策划和指导。如地标性的爱莲文化广场文化要素的审定把关,市博物馆、市规划展示馆的布展策划和文案审定,以及一些企业文化墙的打造等,都倾注了宝田先生的智慧和心血,功于当代,传之后世。

是为序。

  2016年3月8日

来源:邵阳县红丘陵

作者:李争光

编辑:王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