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思考

作者:邵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陈小飞 编辑:王文洁 2014-09-29 10:21:03
时刻新闻
—分享—

  实施片区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大扶贫投入和支持力度、实现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连片特困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自从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来,邵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全省统一部署,深入推进精细化扶贫,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仍面临着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开发投入与当地干部群众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结合邵阳县实际,本文就开发性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谈点粗浅认识和体会,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邵阳县概况与金融现状

  1、自然概况。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面积1996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3个农林场、658个村(社区、居委会),有耕地面积92万亩,林地146万亩,属典型的丘陵山区,是湘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是“中国茶油之都”和“中国油茶之乡”。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316元,为全省平均8372元的75%,全国平均8896元的71%。

  2、金融现状。受自然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制约,我县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2013年,全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77元,仅为全省平均3322元的14.3%。经济总量小,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优,基础设施薄弱。2013年全县人均GDP为9478元,仅为全省平均36763元的25.8%。全县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3186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9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5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9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1.02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比为100:28.1。金融业发展落后,全县无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无大型信托投资公司。

  3、金融扶贫试点开展情况。为解决扶贫对象生产发展资金难题,2009以来,我们在19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成立了农民互助协会,每个村级农民互助协会由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5-20万元,按照“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到2013年底,有1004户农户累计贷款392.98万元,收回贷款294万元;其中扶贫对象729户贷款266.7万元,有137户扶贫对象在互助协会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今年,我们以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工作为契机,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展优势产业,破解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目前,我县与驻县金融机构协作,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整村推进贫困村和群众发展产业有强烈意愿的村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底,完成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和贷款申请发放工作,2015年底,全面完成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并逐步在全县全面推开,确保在2020年内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二、困难与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县交通网络非常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境内207国道、217省道等国省干道年久失修,超负荷运行,1832个村民小组没有通公路。全县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9座,370个行政村电网老化,135座小Ⅰ型水库带病运行。贫困村普遍存在用水难、行路难。近年来,尽管国家和省市大力支持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被要求配套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太多,配套资金比重太大,地方财政不堪重负。

  2、产业培育不足。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的承载,无法转移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没有产业的支撑,地方财政蛋糕就无法做大,群众增收也没有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至今只有一家中型企业。农业没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特色产业普遍规模小、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自身积累能力弱,经营效益较差,加上企业管理水平有限,财务报表透明度差,致使银行信贷资金不断向外地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地区寻找出路,造成大量存款外流。

  3、中介机构缺失。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有技术实力、运作规范的会计事务所和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贷款发放的担保方式主要是房地产抵押担保,其他信用担保方式不多,特别是对涉农贷款的发放,农民住房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各项符合农业农村农民实际的担保方式尚停留在尝试和起步阶段,遏制了信贷业务的发展。

  4、管理权限制约。一方面基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太少,无法满足千家万户贷款的需要;另一方面,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因管理权上收无法自主参与片区扶贫。基层金融机构处于微观与宏观结合处,各地实情差异较大,支持“三农”更需要基层金融机构自主发挥,酌情实施。但当前由于受体制与机制的约束,农村金融上级行均掌握着授信控制权、制度控制权,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基层金融机构仅仅是执行者、贯彻者,没有自主权。即使基层金融机构想自主创新,推行符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也得向上级汇报请示,势必影响农村金融创新时效性,极有可能因超出权限无法实施。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向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同时建立和完善片区内县级财力保障机制。除提高规范性转移支付规模和占比外,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向片区倾斜,严禁变相截留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争取实行项目资金“零配套”。以往要求配套资金的建设项目太多,配套资金比重太大,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国家要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实行项目资金“零配套”政策,免除连片特困地区市县项目配套资金,使连片特困地区切实享受国家特殊政策。

  2.完善金融配套政策。一是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央行应在片区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片区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强贷款投放实力。安排一定规模再贷款,为片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强服务网点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村和社区延伸,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加快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建设,发展农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扩大基层金融机构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总行尽可能下放授信权和转授权,从根本上赋予基层行参与片区扶贫开发主动权。基层行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片区扶贫的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增加有效供给与服务,满足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的多样性信贷需求。四要完善扶贫贴息政策。增加扶贫贴息资金规模,建立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补偿机制,财政在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完善和细化扶贫贴息贷款呆坏账冲销办法,探索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3、增加产业开发投入。一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国家要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旅游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在投资管理上予以优先考虑,在信贷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二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现在涉农资金部门较多,资金来源和用途不一,整合扶贫资源是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的有效途径。建议自上而下建立起涉农资金整合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通报沟通,协调配合,提出统筹使用资金的意见,避免项目重复交叉和相互脱节,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乡村旅游业和农民自主创业。充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努力推行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资产经营权的大规模流转以及“四权”抵押贷款,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融入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作者:邵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陈小飞

编辑:王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