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侃 编辑:王文洁 2009-06-13 12:05:10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前,许多乡镇政府纷纷制定出台乡镇干部驻村制度等一系列行制度和管理措施。大多数乡镇干部除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和自己线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所联系村工作中去,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从目前看,乡镇干部驻村制度和驻村干部队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驻村干部不知“做什么”。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不够明确,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服务意识也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二是驻村干部不知“怎么做”。主要表现在:普遍缺乏农业技术知识。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很少考虑。许多农民群众都反映:我们群众对科技干部、科技特派员非常欢迎,但现在的驻村干部懂得农技知识的很少,缺乏对我们农村种养殖的指导。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观上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能得到有力化解。

  三是对驻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对驻村工作考核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四是驻村干部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驻村干部各村交流较少,在同一村工作长了,就易出现以经验办事的情况,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工作方法固定僵化,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Ky:PAGE}

  对此,我们提出意见建议: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就是要当好“六大员”,即当好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助”八个字。

  二是明确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提高工作针对性。既要“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也要“出诊”,驻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还要“会诊”,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完善驻村工作考核制度,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从村民代表、乡镇干部和乡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驻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会上进行述职,由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同时,乡镇对驻村干部要从村级创业承诺、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建立驻村干部交流和培训机制,解决干的原动力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驻村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地域和村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组织驻村干部集中“充电”,按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乡镇干部的本质要求,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帮助乡镇干部全面理解掌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新政策、新法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新技术、新知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侃

编辑:王文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县新闻网首页